佛山和成都推广燃料电池产业的经验
发表时间:2020-12-17 10:00:25 作者: 来源: 点击:
对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提起佛山会想起黄飞鸿,对汽车圈的人来说,提起佛山会想到那里的燃料电池产业。汽车圈的人不只会想到佛山在发展燃料电池产业,成都、张家口、上海等都在大力发展燃料电池产业。燃料电池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大家都没有经验,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味道。几个发力比较强的地方做得有点起色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2月4-5日,“2020中国(四川)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高峰论坛暨《车用氢能蓝皮书(2020)》发布会”在成都举办。本次论坛一大亮点是多个城市坐在一起交流经验。俗话说:兼听则明。吸纳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互相提携共同进步把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做大做强。
佛山与成都的经验分别有自己的特点,佛山开展的较早,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吸引了一批企业茫。成都有很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四川的水电很丰富,天然气资源含量高,东方电气是一家央企,富有开拓精神。这二个地方的经验都有鲜明的特色,让我们来听听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朱小建、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处处长文彬的分享。
佛山的燃料电池产业始于2011年,从南海燃料电池及氢能源技术国家中心华南中心的建立开始起步,到了2018年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开始全面发展。历经10年发展,佛山构建起氢能智造体系,有5个特色:有战略高度、有家国情怀、有持续创新、有原创突破、有完整体系。
佛山发展氢能源产业有战略高度。这项战略决策给佛山市带来了几个变化, 提升了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转型。佛山也跟广东其他地方一样,借着改革春风,地方产业得到发展,但是这些产业中大多数规模并不大,技术含量也不高,不能形成龙头优势。
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大批新兴企业落户佛山,提升了佛山产业的技术水平,也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向着附加值含量更高的新兴产业迈进。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促进了佛山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了能源安全。截止2019年底,佛山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73万辆,存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推动了佛山绿色发展,探索零碳城市发展之路。
广东人素来有不拘成规的习惯,佛山市在发展燃料电池产业时不断创新。主要包括核心技术创新,高铁模式+轻资产模式。我国高铁已经成为一张名片,佛山市政府借鉴高铁发展经验,应用于氢能产业发展之中。在行政审批上创新,佛山市开创了住建审批+多元建站的模式,我国第1座油氢混合站首先在佛山建成。在商业模式上创新,融资租赁+TC+TCO在佛山市都被采用。
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才是发展的根本道路,佛山市深谙这一点,在电堆、膜电极,空压机,双极板,循环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低温液态储氢等领域,都组织了专项攻关,企业都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比如,燃料电池电堆历经三次迭代升级,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广东泰极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膜电极,已经实现量产。
过10年努力,佛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体系。佛山市已经拥有90多家涉氢企业及研发机构,5个生产基地分别包括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电堆及系统,氢能源客车,氢能源有轨电车,氢能重卡等。开辟了29条城市氢能公交示范线,拥有全球首条商业运营的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截至2009年底,佛山市各类氢能汽车达1377辆,约占全国数量的20%,建立了16座加氢站,约占全国总量的20%。
朱小建说,佛山的体会是谁能最早最快,尤其是以最少代价抢占战略制高点,谁就能赢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谁的选择就是正确和成功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为干”,一切从产业实际出发,一切以市场竞争权衡,不断校准发展方向,持续推动产业升级。
当特斯拉在全球掀起纯电动汽车热潮时,佛山市选择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当发达国家将氢能乘用车作为产业突破口时,佛山市选择了中重型商用车领域。丰田的燃料电池技术被世界公认,佛山市没有好高骛远,根据自身情况,从零开始与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合作;在发展燃料电池的过程中,业内普遍选用增程电-电混合研发系统时,佛山市直接从30千瓦电堆系统研发起步。
发展产业离不开人才,研发尖端技术更离不开科研人员。为了解决人才问题,佛山市着力构建三支人才队伍,John Guzy曾任巴德首席技术官,来到佛山建立起了一支国际领军人才队伍,引进了Dustin、JinBai等国际骨干专家以及团队,确保了佛山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培养国内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刘志祥,燕希强,谢志勇,赵吉诗等数10位博士推动了佛山市燃料技术技术全面国产化。
佛山市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比如供氢问题,研发问题,应用问题,人才问题等,“面对问题,关键是地方政府一定要以最大开放的心态。”朱小建说。
与佛山市不同,成都市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有基础,有条件,也有积极性。一年来,成都先行试点的新能量电池公交及配套家具站项目,获评了四川省首个氢能示范城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四川水能资源丰富,氢气来源广泛且充足,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成都有较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新的应用场景,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基础比较雄厚。优越的条件加上成都市积极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据文彬介绍,成都市青蓝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比较完善,目前在成都市已聚焦产业链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110余家,并形成了以东方电气,中材科技,厚普股份,四川金星等为代表的领军企业。
近年来通过集中攻关和优势发挥在成都落地的亲人和燃料电池汽车企业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发挥了引领作用,比如膜电极,驱动电机,循环泵等。在设计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上,成都市的燃料电池企业具备批量生产测试,质量控制及售后维保能力。氢气的制储运加技术在全国领先,产业化力比较成熟。依托天然气产业基础,城市群实现了向氢能的快速转型,已具备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等多种技术及设备制造能力,成熟的中短距离、大容量氢气运输能力,加氢站建设能力等。
成都具备多种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开发量产能力,具备燃料电池中重卡,客车,专用车,乘用车的研发设计能力,部分车型已批量生产。成都汇集了中测院等国家级汽车检验检测机构和院所,具有较强的检验能力以及标准制定能力,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及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储备雄厚。
经过不懈努力,成都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至2020年10月已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20辆,其中公交车120辆,物流车100辆,配套建成加氢站3座,安全运营近600万公里,单车最高运行里程超13万公里,加氢总量超20万公斤。
依靠资源优势,成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表现出比较强的经济性,电解水制氢成本可以低至18.7元/Kg,工业副产氢提纯价格不超过21元/Kg,天然气等离子体裂变制氢低至17元/Kg。以成都为氢能利用中心,形成了雅安、内江、阿坝、德阳、乐山等为主的氢气供应圈,运输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形成多地协作,就近消纳的氢气供应网络体系。
为了发展新能源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四川省已先后出台21项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以安全管理保障为前提,以财政支持政策为支撑。初步形成了加氢站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加氢站主管部门审批流程,工程验收,经营管理以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亲戚家住等环节,成都市制定的高效可行的应急预案,加强操作人员日常管理,强化安全培训和不定期检查,确保用氢安全。
2018年至今,四川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已经对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车辆购置,加氢站建设应用等方面支持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1亿元,市级、区级财政2亿元。
成都形成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联动模式,东方电气全面打通了从前端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到后端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部件研发,应用等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条。四川省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成都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促进会,成都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组成产业协作平台,构建起联动模式。
比如,成都市郫都区10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项目,采用了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膜电极,电堆,双极板和燃料电池系统,中材科技自主研制的35MPa车载氢瓶,加气站由四川能投建设,采用了四川金星自主研制的氢气压缩机。